生肌玉紅膏其實是紫雲膏的原方,出自《醫宗金鑒》的外科心法要訣,原文如下;後來日本人加以變化,只取當歸、紫草、麻油、黃臘,名紫雲膏,但可以看出,原方還多了幾味藥材;其中輕粉就是水銀,因為有一些毒性,雖然是外用,但謹慎起見,加上藥房也不容易買到,就先不加了。
又方:生肌玉紅膏
主治:此膏治癰疽發背,諸般潰爛,棒毒等瘡,用在已潰流膿時。先用甘草湯,甚者用豬蹄湯淋洗患上,輕絹挹淨,用抿〔木霸〕挑膏於掌中捺化,遍搽新肉上,外乙太乙膏蓋之,大瘡洗換二次。內兼服大補氣血之藥,新肉即生,瘡口自斂,此外科收斂藥中之神藥也。
組成:當歸(二兩)白芷(五錢)
白蠟(二兩)輕粉(四錢)
甘草(一兩二錢)紫草(二錢)
瓜兒血竭(四錢)麻油(一斤)
上將當歸、白芷、紫草、甘草四味,入油內浸三日,大杓內慢火熬微枯色,細絹濾清;將油複入杓內煎滾,入血竭化盡;次下白蠟,微火亦化。用茶鐘四個,預放水中,將膏分作四處,傾入鐘內,候片時方下研極細輕粉各投一錢,攪勻,候至一日、夜用之極效
材料:
當歸 1兩
白芷 2錢半
甘草 6錢
紫草 1錢
瓜兒血竭 /血竭 2錢
麻油 半斤
蜂臘 77g
上圖中,當歸原本家裡就有,就沒另外再買,其他白芷、甘草、紫草和血竭共50元,老闆說他沒聽過瓜兒血竭,不知道是什麼,我查了一下,好像就是血竭,所以就買了血竭2錢。
當歸、白芷、甘草、紫草浸泡麻油至少3天。
將藥材連浸泡油一塊入鍋,用小火炸,直到藥材邊緣呈現微焦。
將藥材過濾,留下藥油部份,再把血竭丟入用小火炸,它會慢慢融化不見。
將藥油倒出秤重--259克,因為有打算裝入護唇膏管使用,膏體不宜太軟,所以蜂蠟我算油重的0.3倍,約77g
放入蜂臘,加熱到完全融化。
再倒入容器內放涼即可。
每次完成後,後續的清理有點麻煩,所有的東西都油膩膩的,先用熱水沖一下,再用菜瓜布沾茶籽粉刷,去油功力一流,兩三下就乾乾淨淨;麻煩的是隔水加熱的玻璃量杯,蠟跟油的混合實在很難清理,得趁熱用紙巾或不要的抹布將膏體盡量抹乾淨,然後用茶籽粉或家事皂清洗,杯體乾了還是會霧霧的,勉強OK囉。